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cxdxzhengfang.com
邮 箱:admin@aa.com
从河源市区沿东江向东北方向驱车二三十分钟,跳起来到东源县红光村南园古村,舞唱这里是起歌河源市现存建筑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客家古村落之一。穿越历史长河,文化城透过这些建于明清时期的河源传统客家府第式建筑群,可以窥见本地潘氏家族的古村变迁史,前人的变身办起建筑美学与建造智慧,以及世代先祖对抗外部冲击而幸存的跳起韧性。
南园古村是河源市现存建筑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村落之一。
古建筑不仅是由砖瓦堆砌而成的静物,更是历史文化的具象化物质载体。500年过去,潘氏后人们重新唤醒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,向经停的游人道来。而在这些古老的砖瓦间,除了宗族和儒家文化,新的属于群众自己的文化,也在蓬勃生长。对这些新旧文化的创新运用打造的文化流动盛宴,更是让这座古村成为了受游人青睐的“文化城”。
寻访古建筑,唤醒历史记忆
沿街巷行走,柳溪书院门外的对联“柳映青衣书映雪,溪生绿水笔生花”,尽显书文之美。“钦德行,尊齿高,敦礼让,尚和睦”“居身务期质朴,教子要有义方”……书院门内的仙塘潘氏家训和朱子治家格言,彰示着潘氏家族延续的精神力量及文脉所在。
如今,这里仍旧会在开学季前举行开笔礼,通过祭孔礼、拜师礼、朱砂启智、描红开笔、立志许愿、敲钟明志等环节组成的一整套仪式,让一批批学子心中种下对诗书与师长的敬重。柳溪书院“开笔礼”也是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。
走进新楼,半月形池塘和半月形的双围龙建筑主体形成的“太极图”,体现了古人讲究阴阳和合的建筑美学。由沙石和蛋清、红糖、糯米粉等材料筑起的炮楼,坚固而又富有韧性,一次次为潘氏家族抵御外匪。楼体虽已在岁月中老化、风化,但仍熠熠闪耀着前人充满创造力的建筑智慧。
古炮楼坚固而又富有韧性,曾一次次为潘氏家族抵御外匪。
红光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小科告诉记者,景区内有21座古建筑,随着时间的积累,这些古建筑一度出现了老化破损等问题,村里出资200多万元进行古建筑修缮,并进行挂牌保护。为保持古建筑群风貌协调,对于村民有拆旧建新需求的房屋进行风貌管控,才形成了如今古建筑群历史性、观赏性与安全性兼具的特点。
54岁的村民潘洁云告诉记者,她家的老房位于景区入口不远处,因老房老化,家人早已搬到别处居住,现村里经他们同意,将房屋修缮改建为仙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。她还告诉记者,经过近些年的景区打造,村内的环境已经有了“翻天覆地”的变化,一些到外地工作和居住的村民,见到村里的环境日益变得更加宜居,也陆续搬回来村里居住。
据悉,为更好将这些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挖掘出来,村干部们协同一位当地的退休教师,对相关的古籍、族谱进行了梳理,仅族谱就有十多册。此外,他们还对老村民进行走访,将他们口述的历史经考证过后,再重新编为文字。几百年前从建筑里走出来的文化与故事,通过后代的重觅,重新“活”了起来。
大夫第是南园古村保留最完整的一幢古建筑。
塑造开放空间,打造乡村大舞台
一年前,红光村广场舞队队长林秀霞找上了村干部——她想带着村民,登上自己村的舞台表演。
那时第一届南园文化古村艺术节刚刚过去,艺术节上,村里请来了外面的团队在文化广场表演,南园音乐会、古典民乐文化交流等演出引来了各方游客,热闹非凡。林秀霞想着,这是自己村的舞台,作为本村人,更应该登上这个舞台,跳自己的舞、唱自己的歌。
在村民的主动要求和村委会的积极推动之下,去年6月,村里首次举办了乡村大舞台,让村民登台表演。林秀霞说,对比去村外表演,在自己村的舞台上表演会更加紧张,因为台下都是自己认识的村民,但能在自己村里表演,也更加自豪。
自去年6月至今,这里举办了十多次乡村大舞台,和过往不同的是,向村民开放的不只是观众席,台上和台下都彻底向村民敞开。村民在这里唱自己的歌、讲自己的故事、演生活中的自己。
2023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河源赛区海选赛在南园古村乡村大舞台举办。受访者供图
在这些乡村大舞台演出中,几乎场场都有一个保留节目,就是南园古村村歌《南园民谣》。这是广东第一首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,歌曲创作由广东工业大学“双百行动”工作队和北京爱故乡村歌计划联合发起,由退休干部职工、企业乡贤、创业青年等村民共同创作而成。
每周三下午,“村嫂”包阿姨都要从县城回到村里,和三四十名歌友一起排练村歌。教他们唱歌的是河源市客家山歌传承人丘雪云,去年她与南园古村结缘,和当地合作成立了客家山歌传习基地,此后每周三下午她来到这里,教村民唱客家山歌。“我就是要找一个这样的有历史文化的地方传唱客家山歌,文化之间碰撞相融,更加和谐动人。”丘雪云说道。
河源市客家山歌传承人丘雪云与村民一起排练村歌表演。
潘小科告诉记者,自从有了这些群众文化活动,村民更加团结,基层治理也更加容易推动,“有时候我们想让村民配合做点什么,村民不同意,歌友劝一下他们就同意了。”“我们现在邻里的关系都亲近了更多,大家时不时就会聚在一起练歌,村民的凝聚力都更强了。”潘洁云说道。
今年3月,南园古村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2024年全国秋季“村晚”示范展示点名单,如今村里正在积极筹备秋季村晚,热闹将于9月中旬再次从乡村舞台上蔓延流溢。
不仅是“古村落”,更是“文化城”
正如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潘国集所说,南园古村不仅是古村落,更是个“文化城”。在这里,文化并不限于群众的自娱自乐,还能够形成文化盛会。
不久前,南园古村趁七夕佳节,举办了第二届南园古村文化艺术节,交友游戏、村口市集、书法体验、客家非遗扎染体验、街舞演出、音乐碰头会等文化活动形成文化盛宴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南园古村之“焕新”。活动通过集章打卡、夜游花灯会等方式,让景区景点串珠成链,带动游客深入景区、深度感受古村之美。活动受超万人热捧,形成八方来客的热闹景象。
南园古村文化艺术节,现场十分热闹。受访者供图
作为景点,古村不仅是文化的空间,也是商业的空间。潘小科告诉记者,为方便将景区内的房屋资源盘活,他们采取“村集体流转+商家进驻”的模式,将房屋资源从村民手中流转至村集体。若无商家进驻,按每年15元/平方米的价格租赁旧房子,若有商家进驻,村集体与村民按7:3利益分成。
如今,村内已有咖啡店、餐馆等业态,还有茶馆和民宿正在装修中。据进驻柳溪书院的商家介绍,他们未来还会探索景区内的沉浸式实景剧本杀、短剧拍摄等丰富的服务。可以预见的是,未来景区的业态将会更加丰富,进一步带动景区升级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邓宝盈